您当前的位置:时搏手机站·官方版在线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从烽火到万家灯火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量:

八十载光阴漫过,如一场漫长潮汐,退去时在岁月里刻下深痕。我坐在公司的办公桌前,窗外高楼如林,玻璃幕墙映着夕阳余晖,手中攥着正流转的土地租赁合同打印机吞吐纸张的细微声响里,思绪仿佛穿越八十年——那时,脚下还是片泛着白霜的盐碱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侵略者的铁蹄虽未直接踏及这片土地,战火却抽干了整个国家的元气。盐碱地长不出庄稼,百姓仍要纳粮支前;茅草铺子的货架日渐空荡,仍要凑出布匹药材送往前线。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家园:张家让出临街屋子做临时救护站,李家腾出仓库存放赈灾物资,每个人都倾尽所有,支撑着风雨飘摇的民族。

如今,处理商铺、土地、房屋的租赁合同,是我日复一日的工作每份合同都列着规整的条款,精确记录着面积、租期与权利义务。偶尔会想,若当年也有这样一份合同:甲方是冒炮火送盐的货郎,乙方是急需食盐的游击队驻地,条款里该写满怎样的生死约定?他们没有今日这般规范的文本,却用鲜血践行了最庄重的承诺。

“天下大计仰东南,而东南大计仰淮盐。”淮盐的重量,曾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走向,那些与之相关的风云际会,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资源管理分公司的走廊展览墙上,淮盐风云的展板静静诉说着过往:日本帝国主义曾从中国掠夺食盐110万吨,其中淮盐约占50万吨;1943年4月8日,新四军第三师在副师长张爱萍率领下,一举攻克淮盐重镇陈家港,夺回食盐48万担;1946年9月,中共上海地下党借美军舰艇秘运淮盐3万担,解了梅园新村中共办事处经费短缺的燃眉之急……从无偿支援到规范经营,从盐碱荒滩到商贸繁荣,改变的不只是土地的模样,更是一个民族从求生走向发展的伟大征程。

我审核完最后一份土地租赁合同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新开的甜品店飘出甜香书店的灯光温暖明亮广场上孩子们的笑声清脆……这份寻常烟火气,正是八十年前的人们拼尽一切想要守护的未来。

我忽然读懂了工作的意义——每份租赁合同不只是商业文书,更是这片土地生命故事的续写:那家经营十余年的超市,合同里藏着一个家庭的奋斗;那片崭新的物流园区,协议里承载着新一代创业者的梦想……

下班路过亮灯的商场,玻璃门映出我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合同管理员,公文包里装着明天待流转的文件我想在八十年前,我的太爷爷在这片盐碱地里为抗日队伍运送物资时,大抵不会想到,他的后代会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以另一种方式建设家乡。

时代的考题在变,但从烽火到万家灯火的征程里,每一盏灯光背后,都有一份契约在默默守护安宁租赁合同上约定的不只是面积与租金,更是一个民族从战火中淬炼出的韧性,以及对和平年代最深沉的守望。

资源管理分公司



撰稿:李方艳

单位负责人:于广华

校对:房金鹤

责任编辑:孙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