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时搏手机站·官方版在线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东港“唱书人”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

现代丰富多彩的各类娱乐生活方式,让我似乎忘记了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

曾记得七八十年代的盐场,文化生活相当单一。看场电影、几个同龄伙伴一起捉迷藏,我们称它为“躲找找”,还有就是晚上听圩子里的民间“唱书人”郁洪奎老先生来上一段《杨家将》、《岳飞传》等名著片段,还有革命题材《平原枪声》等战争故事,最令人难以忘却的事情,时至今日想起他眉飞色舞唱书情景还让人意犹未尽。

郁洪奎是我们徐圩盐场东港工区家喻户晓的民间盲人“唱书人”。七八十年代,他大约有40多岁,因为小时候家境生活贫穷落下眼疾,双眼几乎看不清楚外面任何事物,只能靠两耳去分辨别外在一切。由于他勤奋好学,小时候常常跟随父亲左右看戏,听书,加上他用心积累学习揣摩敲鼓唱书技艺,也为他今后自谋生活打下良好根基。

一年四季,作为圩子里民间“唱书人”他没有一时清闲过七八十年代盐圩下交通很不方便,为了请到他,父亲便早早安排年轻力壮的青年工人,推上盐车把他接到家中。母亲也早就准备好下酒的小鱼、白虾颇为丰盛的招待一番,为了延长表演说书时间,让他弄上二两老白干那是不可缺少的。吃完之后,他便立刻进入说唱状态,操起唱书家伙,小铜锣、驾起小鼓,在场的所有人全被他神采飞扬的动作情景吸引住了。

只听见言语伴着铜锣声,抑扬顿挫的说词扣人心弦。那《杨家将》“金沙滩血战”片断让人听了掌声不断。话说:“北宋初年,辽宋对垒,宋太宗赵光义五台山进香还愿,北国天庆辽王定下毒计,在幽州摆下鸿门宴,邀宋王爷赴"双龙会",欲灭宋室君臣。不想被金刀杨继业识破,令杨大郎假扮宋王,携七郎八虎杨家儿郎一同赴会,席间兵变,辽宋两军血战金沙滩”。他边说,但其中也夹杂着唱腔,说一段唱一段。还会调动现场气氛,说唱声情并茂,肢体扭动配合着唱词做出各种动作。面部表情也是夸张有度,时笑时怒,紧张得意,唯妙唯肖,故事情节让他演绎的活灵活现。所有人被逗的一会哈哈大笑,一会愁眉不展,现场情绪被他拿捏的恰到好处,说到高潮处,他会拖着长腔来一句且听下回分解。不知不觉已说唱了三四个小时,为了不影响他明天晚上到别的圩子里继续演出,只能耐心等待下回精彩再现了。每次“唱书”结束后,圩子里的家家户户便主动凑上由几元不等的费用送到他手中,以便让他贴补家用。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圩子里的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都是非常向往。炎热夏季,人们为了听到郁先生的“唱书”,不怕蚊虫叮咬,摇动芭蕉扇;冬天里大家围坐一起,不怕寒冷,聚精会神倾听言语中他所描绘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真的让所有人当了一次英雄,如同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后来因为电视机,录音机进入了圩子里每户人家, 郁先生“唱书”机会也逐渐少了许多。徐圩盐场机建部门集中建了幸福村十排巷,为了方便两个孩子上学,他们全家搬进干净整洁大瓦房。据听说仍然每个月还主动来到老年活动室说上两段,义务为周围邻居说上几段,他的一举一动彰显了盐场人无私奉献高尚情操。

现如今,徐圩盐场东港工区的影子已被石化园区所覆盖,拔地而起的厂房让我们无法找到当年盐田的模样,一代代盐场人生活趣事片段就像郁老先生响亮的“唱书”永远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