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了更深切体悟。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严肃的政治工作,既要依靠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更需以实践自觉担当使命。现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体会如下:
一、深学细悟,筑牢监督执纪的思想根基
《实践论》深刻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作为认识监督规律、提升监督质效的锐利武器。正如“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纪检工作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绝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例如,在近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从最初“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困境,到如今“风腐同查同治”的深化,有效刹住违规吃喝歪风,正是源于“一桌餐”“吃公函”等隐形变异问题的深入调研和整治实践。
去年,集团纪委总结多年监督工作经验,出台了《构建协同高效内部监督实施意见》,打造党组织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职能部门监督、职工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紧扣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形成监督闭环,这正是《实践论》在纪检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此外,面对本单位的廉政建设和风险点排查,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走进职工群众,才能真正掌握“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行合一,提升监督执纪的质效
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力在于监督。学习《实践论》,关键在于把“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辩证法则转化为监督执纪的具体方法,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发挥利剑作用。
在“发现问题”中坚持“实践出真知”。监督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发现。只有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才能看清各种问题的本质。针对基层“微腐败”隐蔽性强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坐等信访”的被动模式,开展“纪委书记走基层”活动,对各党支部的党性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日常监督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关键是要到基层一线倾听职工心声,群众的“牢骚”和不满,也是我们整改的重要方向。
《实践论》指出,客观世界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作风问题顽固复杂,具有反复性,必须坚持在持续实践中动态深化治理,发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违规吃喝整治的历程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才能让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淬炼铁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纪律部队”,队伍建设必须以《实践论》为指导,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批判教条主义者只依赖理论而忽视实践,这对纪检监察干部有着深刻的现实警示意义。
在“学用结合”中破解“本领恐慌”。今年,集团纪委在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三化”建设过程中,青口纪委主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相关案例警示教育材料,集中剖析典型案例,以案促改,提升政治自觉。同时,注重实战练兵,推行“以干代训”“岗位练兵”,选派纪检干部到集团纪委跟班学习锻炼。正如《实践论》所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直接经验。只有在监督执纪的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练就“火眼金睛”。
在“自我革命”中永葆政治本色。纪检监察权是“治权之权”,更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上半年我参与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东海“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清廉基因”红色教育研学活动,以及灌南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红廉之路,进一步厚植清廉根基。同时,强化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自觉执行“八严禁”、网络言行“七不准”等相关要求,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做纪检人的表率。这正是践行《实践论》,通过自我加压和动态修正,确保队伍始终忠诚可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一次次具体实践,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新时代的纪检人,我们要始终以《实践论》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既做“理论家”,更当“实干家”,在监督执纪的生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本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贡献力量!